close
為什麼要做文獻探討一份嚴謹的學術研究報告裡頭,免不了會提到文獻探討(Literature Review), 也就是前人的研究。這是剛開始做研究時第一個有挑戰性的地方。
一般來說,美國學術界對於學術報告的架構要怎麼寫,有許多種格式,如Modern Languages Association (MLA)格式,和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(APA)格式。 由於我在學校接觸到的是APA格式,所以以下只就APA格式來談。
文獻探討有解答以下疑惑的功能。
1. 經由對過去別人的研究結果,客觀的剖析欲研究主題的研究現況;
2. 瞭解究竟關於這個主題前人已做了哪些部分?還有哪些部分是還沒做且值得深入研究的?
3. 如果已經有人做過了,他的研究結果為何?
4. 其他的學者對他的研究結果是贊同還是懷疑?是支持還是反對?
5. 或是雖然這個主題有人曾做過,但是其中有某部分相關的領域仍是保留在未解答的狀態,值得再加以深入分析;
6. 或是某學者的研究理論頗受重視,卻未曾應用於某其他領域,值得安排實驗去驗證其理論的可行性。
簡單的說,就是從目前能找到的文獻中,瞭解之前的研究者對相關主題曾有什麼發現。
以上這些問題或假設,透過對這個主題的相關研究現況瞭解,對自己接下來的研究會有較完整的構圖。在這階段,既然是討論各門各派學者對某研究主題的觀點,必然要引用(Cite)學者的文章或研究結果來加以說明。
引文(Citation)有以下幾種目的:
1. 支持欲研究主題的假設;
2. 印證已研究過的結果;
3. 顯示不同理論間的矛盾;
4. 或凸顯尚待進一步探討的需要。
引用的時候,必須尊重原研究者的研究結果,因此一定要註明引文的作者及年代。 

文章來源:http://blog.sina.com.tw/musicclassroom/article.php?pbgid=10883&entryid=6421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ungwe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